当前位置:首页 > 温州厂房出租出售招商 > 正文内容

走出共富新路来料加工为浙江泰顺开辟新“钱途”

  早上6点半,浙江省泰顺县泗溪镇下村洋村村民田锦秀像往常一样起床、烧饭、送孩子上学后,便从家里出发走向了熟悉的地方——同鑫鞋包来料加工厂,开始一天的上班时间。

  “烧完饭、打扫完卫生,再搞点‘来料加工’,赚点小钱,做工、顾家两不误。”田锦秀家中有两个孩子在念书,她在镇上租房子陪读,家庭的重担全都压在了在外打零工的丈夫身上。如今,田锦秀一边陪读,一边在来料加工厂上班,一个月能赚两三千元,正好抵了房租还能补贴家用,这份工作对田锦秀来说可谓雪中送炭。

  眼下,在浙江泰顺,像田锦秀一样从事来料加工的村民超过3500人。来料加工正成为泰顺农村富余劳动力、低收入农户就地创业就业的重要渠道。“来料加工业的发展,成就了一批经纪能人,富裕了一方百姓,让泰顺农村变得更加和谐稳定。”泰顺县农业农村局扶贫服务中心主任徐小天说。

  作为典型的山区县,泰顺众多百姓一度“穷在山上”。2003年,本着“下得来、稳得住、富得起”的移民原则,泰顺在浙江省首创“一镇带三乡”移民模式,启动建设司前畲族镇左溪大桥北的峰门一期新村,由此开启了浩浩荡荡的生态搬迁实践。

  下山容易,但村民们搬到中心镇和县城后,如何“稳得住、富得起”?除了推动养蜂、蔬果、茶叶等绿色产业大发展外,扶持来料加工业也成为增加农户收入的重要抓手。

  因为不想坐吃山空,司前畲族镇峰门村夏春娇一家在还没开启生态搬迁之前,就主动下山去往温州瑞安闯荡,20多年在外经商也算小有成就,开了一家服装加工厂。去年,家里的老人念叨着要落叶归根,回泰顺司前居住。为了满足老人家的心愿,夏春娇和丈夫举家搬回了司前,同时也把自家的大博服装加工厂也“搬”了回来。

  夏春娇经营的服装加工厂。人民网 王萧萧摄

  “镇里很支持我们办厂,还减免了场租,以前在瑞安那边一年仅场租就要十几万元,现在只要七八万元。”夏春娇说,如今的服装加工厂规模虽然比不上瑞安的厂子,但每天也能赶制七八百条裤子,一年下来也有20万条裤子的产量。加工厂除了四五个从瑞安带回来的熟练老技术工外,剩下20多名工人全部是从附近村镇招来的。

  “咔嚓咔嚓……”65岁的村民夏松玉一手拿着剪刀,一手拽着西裤的裤腿,熟练地将裤子上的线头剪掉,她的脚边已经堆满了厚厚一沓西装裤,这些都是她一早的劳动成果。

  村民夏松玉在剪西装裤的线头。人民网 王萧萧摄

  “我虽然年纪大了,但也闲不住。孙子自从上了幼儿园后,空余时间多了起来,来这里剪剪线头赚点零花钱,这样也能减轻子女的负担。”夏松玉说,加工厂的老板娘很照顾她,给她安排的是蕞轻松的活,也没有严格的上下班时间,所以只要家里没什么事,她就来这里坐上几个小时剪剪线头,一个月下来也有上千元的收入。

  来料加工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技术要求不高,加上简单、易学,一经引入,便广受村民欢迎。自从有了来料加工,留守的老人、妇女,一有空闲时间就做工,形成了“时时处处无闲人、农民充分就业”的局面。

  像大博服装加工厂这样的来料加工点,在司前畲族镇共有14家,产值每个月达到了1200万元,为周边356户农民提供了就业门路。

  “自从发展了来料加工业,村民们比收入的多了,打麻将、赌博的少了;互助解困做好事的多了,打架斗殴说是非的少了,全村面貌得到明显改善。”司前畲族镇工作人员表示。

  来料加工经纪人是联系市场、企业和从业人员的桥梁纽带。他们从企业拿到订单和原料,回到村里后再组织留守劳动力按照订单要求加工生产,蕞后将产品返回企业。

  泰顺县泗溪镇同鑫鞋包来料加工厂负责人李守同就是这样一名来料加工经纪人。李守同原本在温州瑞安的一家成品鞋厂工作。2017年,该鞋厂领导应邀来到泗溪镇考察,蕞终决定在这里建一个鞋面来料加工厂,管理这家来料加工厂的重担就交给了李守同。

  李守同负责的同鑫鞋包来料加工厂,解决了20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人民网 王萧萧摄

  和别家来料加工点层层分包的模式不同,同鑫鞋包来料加工厂直接承接鞋厂的订单,因此李守同手里牢牢掌握着固定客户的订单,不愁接不到单。但与此同时,厂商对来料加工点的制鞋工艺水平也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

  鞋面的加工与服装等产业不同,工序复杂严谨,一旦做错就无法返工,且会造成鞋子质量不达标。因此,李守同会对所有来厂里工作的村民进行岗前集中培训,把制作鞋面的工艺手把手教给村民。统一培训后,根据村民的技术水平和年龄段,再进行工种分配,反应迟缓一些的老年人主要做一些打包、理布的工作,手脚灵活反应灵敏的年轻人则负责鞋面的走线、缝制工作。

  在李守同的监督指导下,同鑫鞋包来料加工厂已经形成了熟练的半流水线万元,来这里工作的村民每个月至少也有2000元的收入,熟练工能达到四五千元的月收入。

  村民在电动缝纫机上认真缝制鞋面。人民网 王萧萧摄

  “镇上的人看到来料加工点经济效益良好,其他村民也开始办起了来料加工点,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去来料加工点上班,这种带动作用还是很明显的。”泗溪镇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7年来料加工刚刚兴起的时候,镇上只有4家加工点,如今泗溪镇大大小小的来料加工点已经遍地开花,数量超过了30家,带动周边乡镇2000余人就业,其中低收入农户100余人。

  从“在家务农”到“朝九晚五”,一间小小的来料加工点让人真切地触摸到产业助推民众实现共同富裕的深刻变化。近年来,泰顺县积极引导乡镇根据地域特色,合理化布局,并引导经纪人对接上游企业,做强做大加工龙头企业,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模式。筱村镇主攻鞋包制作,司前镇以服装加工为主,雪溪乡重点发展电子产品加工……“一镇一业”发展模式初步形成。

  “如何做大做强来料加工产业,是我们泰顺县需要花大力气写的重要文章。上游对接好企业,才能有长期稳定的货源生意;下游动员好村民积极参与,才能让老百姓持续增收致富。”泰顺县农业农村局扶贫服务中心主任徐小天表示,接下来,泰顺将加强各部门、协会的作用,通过政策支持、行业平台等途径支持有能力的来料加工企业主自行设计、自创品牌,从单一来料加工向成品制造转化,引导初具规模的来料加工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大力实施扶优扶强工程,引导来料加工经纪人实行规模化生产,逐步向专业化、工厂化、块状化方向发展,实现来料加工业的转型升级。

  截至目前,泰顺县来料加工经纪人共有119人,加工点118个,涵盖鞋服、笔业、环保袋、电器开关、胸牌胸卡等众多加工种类。2020年以来,泰顺县来料加工产值达3.37亿元,发放加工费1.31亿元,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达到1.58万元,其中发给低收入户617.61万元,带动1300人次低收入农户实现增收。

  杭州武林商圈有了浙江首套无障碍综合服务系统

  “左侧通往武林路,右侧过斑马线可通往国大城市广场……”在杭州武林商圈内的杭州大厦、国大城市广场门口静静伫立着两位智能“导航员”。其中一位是专门为视障人士服务的“语音导航员”,当行进至交叉路口等复杂路段时,系统将触发户外语音播报桩进行智能语音提醒;还有一位则是为行动不便人士提供导航服务,为他们规划无障碍出行的“专属道路”。…

  逛“24小时法超市” 探寻乌镇数字法治中的智慧司法

  浙江桐乡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举办地,互联网基因已经深入到了城市的血脉中。2019年9月12日,桐乡乌镇司法所成功创建全国首家互联网司法所,互联网的智慧究竟是如何助力日常的司法实践?近日,记者走近了乌镇的“24小时法超市”去一探究竟。…

  浙江:到2025年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9以内

  浙江出台17条金融服务举措 支持个体工商户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赋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2020年浙江成年居民人均阅读量为10.1本,你超过了吗?

  法治浙江建设十五周年 浙江走在全国前列

  “铿锵奋进的脚步 续写春天的故事”网络主题宣传浙江嘉兴站启动

  浙江年内消除农村家庭人均年收入8000元以下现象

  杭州:2021年底前实现全域“无废城市…

  绍兴诸暨全面推广“支部建在小区上”城市…

  “治理”变“智理”科技赋能为乡村治理…

  温州苍南县拉开“村自为战”防疫大幕

  服务居民精准精确衢州柯城创新“邻礼…

  绍兴嵊州节水旱稻种植技术浙江全省推广

  浙江首个家政本科迎新生导师制培养你…

  橙色预警!台风“灿都”将于13日白天登…

  温州龙湾打造“暖心”基层治理模式

  科技“加持”现代农业装上了“智慧大脑”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wenzhou.021cf.cn/index.php/post/367.html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