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丨苍南县激活少数民族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近日,苍南玉龙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建设开发公司和浙江泰亨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三方协议,总投资约1亿元的“消薄飞地”项目落户龙湾中心区 K11 地块商务楼,成为苍南县东阳、下垟、三星等少数民族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预计每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10万元,带动增收人数1万余人。
苍南县是浙江省少数民族工作重点县,拥有2个畲族乡、46个民族村,有畲、回等37个民族人口3.25万,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7.8%,畲族人口2.2万,占全国畲族人口的3%。这些民族村大部分地处山区、土地贫瘠、耕地紧张,经济基础和“造血”功能薄弱。为进一步推进少数民族村脱贫攻坚工作,苍南县聚焦“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作共赢”指导方针,通过组建强村公司、引入特色农业、强化特色产业等方式,推动少数民族村集体经济从“保底型”向“发展型”转变,夯实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
由桥墩镇高山、龙井等少数民族村共同出资的苍南桥墩强强置业有限公司成立于去年年初。公司刚成立,就投入1100万元,启动7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建设,通过租赁每年能为各民族村创造150多万元的集体收入。
疫情过后,农业生产也进入复苏期和繁忙期。位于岱岭畲族乡富源村的蜜柑基地,农民正在为蜜柑松土施肥。富源村通过村集体牵头开发和农户土地入股的模式,采取“集体+农户”办法,成立合作社,村集体出资金,农户出土地,规模发展特早熟蜜柑1500亩,实现村集体经济年增收30万元,220户入社农民年户均增收2000元,从业农民年人均增收1万元。
流岐岙村是苍南县赤溪镇沿海一座小渔村,紫菜养殖是流岐岙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全村80%的村民以紫菜养殖为生。流岐岙村利用远程教育的资源优势,成立养殖合作社,通过学习深海全浮流养殖技术、闲置海域出租和新建码头仓库等方式,村集体经济年增收30多万元。
截至目前,苍南县46个少数民族村共成立或参与强村公司5家,参与抱团项目4个,落地单村项目14个,2019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990万元。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